图片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图片

追寻初心新思想放光芒,奔赴闽东新青年展功业 ——关于开展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 2018-09-05浏览次数: 884

个人的小初心连着党的大初心,党的大初心指引着我们每个人的小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发、形成、实践的地方。为追寻总书记在宁德工作的足迹,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9月1-2日,我院“重走总书记初心之路国情社情观察实践队来到了宁德市赤溪村和下党村,通过下农村、访农户、看变化、实调研、献爱心、树信念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赤溪村30年的扶贫历程,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大规模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缩影,是党的扶贫政策落实的具体体现。30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宁德赤溪畲族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利用丰富的山林、淡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依托太姥山、九鲤溪等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特色,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独特发展之路。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通过视频连线与赤溪村的干部和村民代表面对面地亲切交流,听取村党支部书记情况汇报,肯定了“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予赤溪村的16字方针。2018年9月1日,我院实践队一行十九人奔赴福建省磻溪镇赤溪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赤溪村村主任吴贻国对我校师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带领大家再次参观了赤溪村精准扶贫展示馆、蝴蝶农场等地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赤溪村精准扶贫工作经验以及成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历史缘故,同时欢迎大家明年暑期再到赤溪村。在赤溪村党员活动室,全体师生党员重温学习了习总书记通过网络媒体与赤溪村视频连线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摆脱贫困》一书重要精髓。大家了解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赤溪村从一个少数民族贫困村,经过30年的脱贫攻坚,从就地扶贫,到造福工程搬迁扶贫,再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循序渐进,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成为艰苦奋斗、摆脱贫困,建设全面小康的生动缩影。深入了解党的扶贫政策在落后地区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赤溪村干部带领群众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在思想党建、特色产业、文化生活等方面艰苦奋斗,努力摆脱贫困,将“贫困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的成功实践。

9月2日上午,实践队的同学们乘车前往寿宁县,经过2个小时的盘山公路终于到达目的地。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探访和学习体验“下党村”这个位于福建与浙江交界的大山深处的村落,受国家扶贫政策的影响,从极其贫困到脱贫的深刻经验与其值得学习与推广的发展模式。下党是习总书记长期牵挂的地方,习总书记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曾九次到寿宁下基层,三次到下党进行视察调研、现场办公和慰问群众。末夏的清晨,修竹溪从雾气迷蒙中醒来,清澈透明的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时急时缓。烂漫山花妆点两岸连绵青山,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鸾峰廊桥飞架两山之间,古民居错落有致,袅袅炊烟,形成了“廊桥、流水、人家”的和美景象。在这座鸾峰桥上,讲解员向实践队员详细讲解介绍了习总书记当年“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艰苦奋斗的情景。在难忘下党主题馆,实践队学生还观看了习总书记三进下党乡调研的图片展,通过亲身体验习总书记当年徒步跋涉10多公里深入下党乡现场办公的艰辛历程,重温总书记深入基层、扶贫攻坚这段历史,感受总书记当年“践行群众路线、下基层解民难”的艰辛和不易。

 实践队与下党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下党村村主任王明尧和干部王光栋向队员们介绍了下党乡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各项重大变化以及从极其贫困到脱贫的深刻经验和扶贫开发政策模式。下党乡的变化,既是落后地区摆脱贫困、建设全面小康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折射出山区人民‘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王光栋说,近年来,下党乡立足乡情实际,探索党建扶贫、旅游扶贫、定制扶贫、金融扶贫“四种扶贫模式”,走好脱贫致富路。2017年,下党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00元,是1988年的100倍。

   随后,实践队的同学们来到当地的茶业公司“下乡的味道——梦之乡”茶厂,实地调研下党乡在茶叶生产的发展路上的脱贫之路与其值得学习与推广的发展模式。2014年7月,下党乡下党村的驻村干部曾守福,带领村民推出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并注册了“下乡的味道”茶叶品牌,面向全国招募茶园主,爱心认购。为了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2014年底下党村以600亩茶园为依托成立了茶叶种植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帮助收购当地贫农的优质茶青。同年,梦之乡茶厂成立,村里的贫困户以及无生产能力的村民可到茶厂学习制茶或做一些零工杂活,靠自己的双手让全家过上温饱的生活,实现了下党村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

实践队以农村电商为调研主题之一,走访了下党乡供销合作社,了解了下党村电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创业青年、企业家和当地干部深入交流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机会与困境。实践队王心如同学说:“下党调研让我这个本地人深感振奋。下党人民的创业热情、积极向上渴望脱贫的心态是他们创业的原动力,也是下党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实践队的同学们紧接着来到了下党希望学校,进行爱心捐赠,并和小学生们进行故事分享会,鼓励孩子们快乐成长、懂得感恩,成为美丽乡村脱贫致富的建设者。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走访了数十家当地村户,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与真诚款待,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队员们面对面采访了脱贫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脱贫子女家庭简单情况、幸福程度;同时又了解当地政府对改善贫困家庭的教育、生活状况所做的努力及成果。队员听完介绍后,对下党村的跨越式发展赞叹不已,从中深刻认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社会的征程中要发扬“滴水穿石”的顽强精神、“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力争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岗位中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离别前夕,实践队为他们送上了纪念品和诚挚美好的祝愿。

此次闽东之行,将16名国际学子与宁德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学们在调研国情民情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性和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感受十九大召开以来新农村的新气象及当地干部群众对十九大精神的体会,深刻理解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面貌和新成就,感受了下党乡和赤溪村在扶贫攻坚、精准脱贫过程中的巨大变化,了解更多的国家扶贫政策,学习了更多的脱贫路子,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带回学校,更好的助力国家的扶贫工作。